Monday, December 3, 2012

中国传统文化的劫难与新生 (1 – 2)


文/掸尘
【明慧网二零零八年二月十七日】人类经过几千年的风雨洗礼,历尽无数劫难走到今天,就所创造的文化和文化积淀来说,已是相当的完备和丰富了。笔者认为,就文化的实质、渊源、表现、效用来说,文化又大致可分为两大类,那就是以是否信神为基点進行划分的。
当然在今天,有人就此将这种区分划分为唯物与唯心,可是在整个人类的文明史上,人们并没有广泛的按照唯物与唯心来区分两种文化,并進而对自己民族文化的发展進行有意识的影响。只是到了近代,在传统文化逐渐衰微与颓废的情况下,那些标榜为绝对的唯物论者们趁势利用谎言与暴力将自己臆想出来的一套假说,打着科学的旗号,在历史与现实中专找能够支持自己假说论点的论据,而罔顾论据的真假,却对不利于自己这一套所谓学说的事实一概予以否定,或以尚待科学的发展论证的说辞進行排斥。马克思主义就是这一部份学说的集大成者。由此在中国形成了党文化;在中共执政的几十年间,更是对这一学说進行了发展与强化。
在整个人类的文明史上,传统文化与党文化在中国,无论就其传承、表现,还是在其实质与影响上,都有着截然不同的内容和形式。我们还是就二者的历史渊源、实质、发展和表现做一必要的阐释,以图人们在進入人类新纪元前,对自己民族的文化有一个明晰的认识,共同担负起重铸人类辉煌的责任。
一、中国传统文化渊源试探
中国传统文化是信神的。神是真实存在的,只不过是不在我们这个空间,他在另外空间存在着。神造了人,同时传给了人赖以生存、发展的文化。所以在传统文化中,对神的信仰是核心,有以修炼为核心的佛、道两家文化,也有歌颂神的“颂”类的文化;即使与神没有关联的一些文化现象,也都没有和信神相抵触的东西,甚至往上追溯,也都与一定的神传文化有着丝丝缕缕的联系,都带有神传文化的痕迹。
在传统文化中,开天辟地的盘古的神力,不但是人永远敬畏的宇宙力量的再现,也明确道出了人类生存的环境是神开创的。这一基点奠定了中华文化为神传文化的基石。人文始祖伏羲传下来的八卦则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源泉与肇因。女娲用泥土造人的传说,不只是说明人自身的谦卑,更说明了人的起源,以及与神的关系。稍后的黄帝定鼎中原,华夏民族在神的眷顾下得以有了栖身之地和活动的舞台。黄帝时的史官仓颉造了字,神传的文化得以用文字传续。
质朴的上古先民,其纯粹的本性至真至善,对神的信仰发自于心。所以夏、商、周三个朝代存在的历史极为漫长。从甲骨文看,里面的内容多是信神、祭祀和占卜吉凶的,民风朴素,民心至善。《诗经》中“颂”有相当一部份是歌颂神的。
距今二千五百多年的老子和孔子,以及在印度和他们同处一个时代的释迦牟尼,这些圣人所开创的学说,后来在中国成了蔚为壮观的道、儒、佛三家文化。当然以道和佛两家而论,对神的信仰是显而易见的,他们本身就是指导人通过修炼以走向神的学说。其实严格的说,佛道两家的文化是“出世”的学问,也就是不入世间的。佛教修行是在寺院,和社会是隔离的,僧人们到世间也只是化缘(要饭),并含有修行的成份在里面。甚至一出家就要改名换姓、断绝世俗的。修道的人有很多是独修的,有的远离世间,有的身在世间而心在世外。历史上很多修佛向道的大德之士修行的过程和圆满的结局本身就在丰富着佛道两家的文化。
儒家是入世的学问,也是中国最为正统的文化。但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却是以道为本的。孔子有“朝闻道,夕可死”的心语,位列儒家群经之首的典籍正是《易经》。孔子“晚喜易,读易韦三绝”。易经所述阴阳八卦正是中国古代文化最智慧精粹的部份,本身就是神传文化的一部份。道家和儒家是同源,儒家的修行到了高层次上是属于道家的。孔子是把“道”中适合于人的部份传出来了。所以历史上有很多硕儒也都是大隐之士,不但具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安邦治国之才,同时又都是乐天知命的达观之士,具有“道”的品格。
所以历史上有很多大学问家,兼通儒、道、佛三家之学。但是,佛道两家不能相溶为一体。道家讲“无”,佛教讲“空”,看似有相通之处,其实截然不同,各自成一体。两家在相互排斥中保持和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学者可以以此为学问,但真正修行时却不能掺杂。三家文化没有孰优孰劣之分,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因为传统文化是神传文化,“神”的境界必然反映到文化中,由此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品格:深邃、含蓄、空灵、雅致、高尚、壮观、美好、神圣……
在本期人类文明中,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初期都是信神的,都有一个有关自己民族来源的记载和传说。人是在神的照看下走到今天的。人们对造下自己生命的神是充满了永远的尊崇和敬畏的。虽然在人们的传说、记载中,神们的差异很大,但是,神,是世界上所有民族的创造者。同样,所有文化的最本源又都指向神。
神离我们很远,他在另外的空间;神又离我们很近,因为各个空间都是相通的。神无时无刻不在关照着我们,根基好的人可以看的见,即使看不见,很多人在心中也是信神的,因为人都有明白的一面。所以世界上所有民族的历史文化中都有相关的神的记载。
中国传统文化中,每逢遭遇天灾,除了祈求上天的庇护外,最重要的是反省自己哪里做的不好。皇帝也要下“罪己诏”。据殷商史书上记载,商朝的开国君主成汤在位时,因久旱无雨,作为一国之君的成汤就沐浴斋戒,在桑林旷野中向神祷告,并深刻反省自己的执政过失,结果天上降下大雨。这种中华民族传统在台湾被保留下来,至今未变。台湾总统及各地县、市首长到庙宇上香跪拜,祈神保佑国泰民安。
其实这不止是中国人的传统,凡是上天眷顾的地方都存在,也都发生过神迹。美国东南部的乔治亚州州长桑尼•普度率领众官员与宗教界领袖约二百五十人,于二零零七年十一月十三日上午聚集在州政府大厦外的广场举行祈雨祷告。州长及众人的诚心感动了上苍,十四日晚上乔州干旱地区降下暴雨。一九八六年乔州也曾发生大旱,当时的州长哈瑞斯率领大众在卫理公会教堂举行祈雨礼拜,结果真的天降甘霖。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神慈悲于人,人也要对神真诚的信奉。神在洪观上看护着人,神传给人文化的目的有两个:让人们在信神的过程中,根据经书可以有法可依、有道可循,从而修炼返回去;再一个就是对社会的道德起着稳定的作用,因为信神的人一定会按照神的旨意去规范自己的言行的。
二、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
中国古代的科学是针对人体、生命、时空、宇宙去研究的,对宇宙万物的认识是系统的。“天人合一”的理念非常的正确。对生命个体的研究也是把人当成一个小宇宙進行研究的,而且,时空对人生命的影响和作用也基本被古人揭示出来了。甚至在对国家的治理和社会伦理道德的培育上,也都掺進了这种思想。
传统文化是直接针对人体和宇宙去研究的,而且不象现在科学那样借现代化的设备才能对宇宙有一点表层的了解。古人的研究更直接,更具有层次性、整体性、系统性;更微观,也更洪观。是把自身和宇宙溶为一体的,可直接对宇宙或自身進行研究,所以把握性更强、更准,完全超越于人的感官认知。他们无需借助外物,全凭自身的特殊能力。而这些特殊的功能是人与生俱来的,是先天的,是秉承着宇宙中最原始精妙的东西作用于人的。即使今天,修炼有素的人都明白,人在“定”中、或在特殊状态下“感悟”到的东西,才是真正的科学,放到今天说,就是最具科学价值的。那么,当这些人把自己所认识的整理出来后,不就是科学吗?当然这里面也都有神的旨意,不是人想怎么着就怎么着的。人类的历史也是有规律的。
《黄帝内经》中有一段话。“帝曰:地之为下,否乎?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也。帝曰:冯乎?岐伯曰:大气举之也。”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意思就是:“黄帝问岐伯:是天在上,地在下吗?岐伯回答说:地在人之下,存在于太空之中。黄帝又问:为什么可以这样呢?岐伯回答说:因为有大气把它托起。”几千年前,我们华夏民族的先知就已经通过修炼洞悉了宇宙。古人对人体、生命、时空、宇宙的认识是超越于现代科学的。
现代科学对“阴阳”的认识远不及古人认识的全面而系统。阴阳鱼的模型在人间的体现已具有极高的哲学内涵;其实,对于修炼人来讲,它贯穿着很多的空间,是宇宙法理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人世间,一对阴阳概括尽了一切。往上深究下去,阴阳的产生,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宇宙产生的过程已经得到了高度抽象而准确的描述。拓展开来,五行八卦,能把事物的发展、状态、特性,甚至未来做出彻底而详尽的解读。所以这种把宇宙、自然、社会、人体必然联系的至理积淀成的人的思想,是来自于“天”的,来自于神的。神予人这样的思想也让人和宇宙具有了相应程度的和谐。神造了人之后,也在培育着人的思想,这是整个宇宙机制的一部份。
五行不只是就阴阳作了進一步的阐释,是事物广泛联系和平衡制约的一种系统表达,五行对事物的本源、宇宙的本源及相互关系还進行了准确和透彻的诠释。虽然,现代科学就宇宙的构成、物质的成份已作了相当成度的研究,从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一直到夸克、中微子,化学的“元素周期表”也相当的详尽,可中国的传统科学只用了“五行”的学说就把宇宙的构成说尽了:五行构成了宇宙间万事万物。现在不是有人把各种元素按照五行進行了分类吗?和五行完全一致。金、木、水、火、土概括了一切物质的特性。纯朴的古人是智慧的。越是显露出先天本性的人越智慧,修炼界讲就是有慧根。